2024年12月2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审宋燕鹏应闽南文化研究院邀请,在9号楼210会议室主讲题为《马来西亚福建人的社群形塑与中华文化传播》的学术讲座。闽南文化研究院刘云院长主持讲座。
。
宋燕鹏编审从19世纪槟榔屿五大姓之一的邱氏宗族展开叙述,介绍了槟榔屿邱氏宗族的再建构以及对福建人社群形塑的影响。他指出,福建人通过建立宗亲会、庙会、学校等组织,保持和传承中华文化,促进了当地华人文化的多样性。福建方言和传统习俗成为华人社会重要的一部分,影响了马来西亚的文化面貌和社会结构。
宋燕鹏编审通过比较槟榔屿和吉隆坡福建人社群形塑途径的特点,说明了马来西亚各地华人社群的形塑途径千差万别。他特别强调了田野调查的“在地性”,只有在大量细致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在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框架之下,才能真正打开马来西亚华人史的大门。
宋燕鹏编审的讲座反映了福建移民在马来西亚社会中的深远影响,探讨了方言群在移民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和社会建构中的功能。
在讲座结束后的交流互动中,宋燕鹏编审详细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拓宽了同学们对相关内容调查研究的思路。
专家简介
宋燕鹏,男,河北永年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审、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11月-2014年1月于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暨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担任客座研究员。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理事等。已出版《马来西亚吉隆坡福建社群史研究:籍贯、组织与认同》《华风南下:马来西亚华人的信仰与社会》等专著7部,先后在《民族研究》《史学月刊》《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南洋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学与文化》等包括CSSCI、A@HCI在内的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侨联年度项目、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第6批、第11批)等纵向课题13项。
文图|戴智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