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著名作曲家吴少雄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访问次数: 发布日期:2021-12-24 12:45:28   
 

(吴少雄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2021年12月6日,著名作曲家、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作曲吴少雄教授应闽南文化研究院邀请,于闽南师范大学综合楼中区109会议室做题为《南音与我的音乐创作》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闽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玉玲教授主持,现场座无虚席,来自闽南文化研究院教师、硕博士研究生以及其他学院部分师生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共同聆听了讲座。


(吴少雄教授阐述创作灵感和心得)

吴教授结合自己创作获奖的经典作品分析了创作的六个部分,为我们阐述了自己运用南音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灵感和心得。第一是南音素材的选取使用。吴教授以南音古曲《因送哥嫂》为原始素材,将其“依字行腔”的特点运用于舞剧《惠安女人》的创作之中;第二是腔音列泛调性、泛调式的连缀表达。吴教授认为传统南音的创作不同于西方调式音阶的理论与创作手法,南音有其自身独特的创作手法。以他创作的歌曲《醉花阴》为例,分析了南音腔音列思维的多调式连缀创作手法;第三是多重宫角环绕的移位与全音阶。吴教授以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牧神午后》和他创作的中国乐器三重奏《乡月三阙》为例,指出全音列的使用在中西方音乐作品中的差异;第四是主导主题与十二音序列。吴教授以作品交响随想诗《刺桐城》为例,为我们分析了他是如何运用主导主题和十二音序列并融汇南音进行交响乐的创作;第五是核心语言的繁衍、裂变与展开。通过对交响乐作品《海峡之脉》五个乐章的深度解析,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在作品中将核心音列进行繁衍、裂变与展开,从而更丰富的表现作品内涵;第六是意象主义、立体主义与《干支合乐论》的南音诠释。在交响随想诗《意韵南音》的创作中,吴教授采用中国古典诗赋的散文结构,强调意象主义的美学特征,吸取立体主义的思维,传达了千年古乐“南音”的深刻内涵。


(吴少雄教授与我院师生合影留念)

在场师生在吴教授声情并茂的讲解及作品的赏析过程中,大家了解了他音乐创作的心路历程,深受其作品感染,受益匪浅,现场互动交流热烈。讲座最后,主持人郑玉玲教授作出以下总结:吴教授的精彩讲座不仅为我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开阔了我院师生们的视野,同时也使我们对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闽南音乐文化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提升了鉴赏闽南传统音乐的能力,更为我们深入闽南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开启了闽南音乐探索之旅。

吴少雄教授简介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原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作曲。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1991年《中国音乐年鉴》“中国音乐名人”提名,1999年中国文联“中国当代百名优秀文艺家”。创作涉及歌剧、舞剧、交响乐、民族器乐、室内乐、影视舞蹈音乐等领域,主要成果有:交响随想诗《刺桐城》1990年代表中国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日本主办的由三十几个国家与地区近三百部作品参赛的“丝绸之路”交响乐国际作曲比赛并获第三名。交响乐《海峡之脉》获国家文化部第十六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乐)评奖(第二名)。他作曲的《丝海箫音》《惠安女人》《黄道婆》《原野》《鹊桥》等十二部舞剧多次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荷花奖、日本政府特别贡献奖,及两次全国舞剧比赛作曲第一名、三次文华音乐创作奖。中国歌剧舞剧院委约作曲歌剧《号角》(聂耳)2015入选北京国际戏剧节。作曲技术理论著作《干支合乐论》被《中国音乐年鉴》评价为中国当代作曲理论的一项重要发展成果。先后出版十张个人CD专辑。其中《海灵》获中国文艺音像奖一等奖、《原野》获中国金唱片奖一等奖;为数百集电视剧配音乐,其中《大明王朝》、《大明天子》、《碧血剑》、《大唐游侠传》、《大西南剿匪记》等被各大电视台热播。先后担任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全国声乐比赛、舞蹈比赛、民乐比赛和第9、10、12、15、17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首届中国歌剧节,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委。

文:孙 凯

图:朱楚涵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县前直街36号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文化研究院 邮编:363000

电话:0596-2597563  传真:0596-2527692 E-mail:mnwhyjy@m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