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下午,应我校闽南文化研究院、闽南文化研究中心邀请,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林国平教授在我校综合楼中区109教室作题为《如何正确看待闽台民间信仰》的学术讲座。闽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玉玲教授主持讲座。来自闽南文化研究院、历史地理学院等学院的师生和校友、校外的学术爱好者到场学习、交流。


讲座伊始,林国平教授从民间信仰的概念辨析切入,指出民间信仰在民间的影响力极大,在改革开放后民间信仰部分被划入“非遗”文化范畴,意味着当今社会对民间信仰的认识虽有进步,但仍存在明显偏差。

讲座中,林国平教授重点阐述新时代要构建文化自信,正确认识闽台民间信仰。首先,从历史的视角看,民间信仰的产生有其合理性。其次,从辩证的视角看,民间信仰虽存在“糟粕”,但以“药签”等为例,同样承载着古人一定的科学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智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从发展的视角看,民间信仰产生后,会在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与时俱进发生变化,但精神内核具有相对稳定性,其认知、整合、教化的三大功能,在今天依旧具有现实意义。
讲座末尾,林国平教授作学术总结。他强调,民间信仰在今天仍旧具有其存在价值,要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继承和弘扬其精华,利用其为当下社会服务,为民族文化复兴服务。

提问交流环节,在场师生围绕当下社会有关民间信仰的热点议题向林国平教授虚心请教。林国平教授结合个人研究心得深入浅出地答疑解惑,并提出了许多极有意义的看法,赢得了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

最后,郑玉玲副院长做本次讲座活动总结,她感谢林国平教授精彩的学术讲座,并鼓励大家学习林教授严谨的学术态度、扎实的田野调研功底,以及他融汇多学科知识的研究方法,从而深入领悟闽台民间信仰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核。
主讲人简介
林国平,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从事闽台民间宗教信仰研究,先后出版《林兆恩与三一教》《福建民间信仰》《闽台民间信仰源流》《福建移民史》《文化台湾:中华文化在台湾》《籖占与中国社会文化》等20多部著作(含合作),发表论文近200篇;主持并完成6项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4项教育部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多项福建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论著先后获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各4项。
文字:刘苏涵
图片:李林盛